用户登录
- 科学家、 企业家 >
- 时事、 热点、 新闻 >
-
二代测序、
ctDNA
>
- 单细胞测序
- 华大基因
- 上市
- 贝瑞和康
- 生殖医学
- 三代试管婴儿
- 冷冻卵子
- ion proton
- 单分子测序
- 半导体测序
- 测序仪
- 肿瘤筛查
- 生殖筛查
- 用药指导
- 个性化诊断
- 伴随诊断
- 乳腺癌筛查
- 同病异治
- 异病同治
- 液态活检
- ctDNA
- 血液检测
- 耐药性
- GWAS
- 外显子测序
- 内含子测序
- RNA测序
- Solexa
- 文库构建
- dNTP
- SNP
- NIPT
- cfDNA
- 13号三体
- 18号三体
- 21号三体
- 高通量
- 长读长
- 重测序
- 单细胞
- 胚胎植入
- 体外受精
- 试管婴儿
- PGD/PGS
- 人类基因组计划
- 后基因组时代
- 精准医疗
- 乳腺癌
- 前列腺癌
- 非小细胞肺癌
- 白血病
- 赛默飞
- Ion Torrent
- ABI
- Solid
-
基因编辑、
CRISPR
>
- CRISPR技术专利
- Borad
- 基因编辑胚胎
- Jennifer A. Doudna
- CRISPR
- TALEN
- ZFN
- Cas9
- CRISPR/Cpf1
- 张锋
- 卵子
- 精子
- 胚胎
- 细胞
- 基因
- Jennifer Doudna
- Therapeutics
- DNA
- RNA
- Editas Medicine
- PCR
- NGS
- 文库构建
- 转录子
- PD-1/PD-L1
- CAR-T
- B细胞
- 生殖细胞
- 遗传学
- 生物信息学
- 伦理学
- 组学
- 分子生物学
- 癌症研究
- 基因治疗
- 遗传咨询
- 神经科学
- 临床研究
- 干细胞
- 糖尿病
- 微生物
- 生物标志物
- 表观遗传学
- 沉默基因
- 蓝鸟生物
- 乙肝
- 地中海贫血
- 白血病
- 淋巴癌
- 肿瘤
- 转化医学
- 神经科学
- 衰退性疾病
- Kite
- 定制婴儿
- 线粒体DNA
- Juno
- 安科
- 细胞、 免疫治疗 >
- 肿瘤、 癌症 >
- 新药、 仿制药 >
- 分子诊断、 IVD >
- 政策法规、 CFDA >
- 器械、 耗材、 设备 >
- 会议、 会展、 沙龙 >
晚期肝癌里程碑!“T+A”联合治疗中国患者中位OS达24个月!
导读 | 接受泰圣奇®联合安维汀®免疫联合疗法治疗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19.2个月,其中中国亚群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达到24.0个月。 |
1月15日~18日,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ASCO GI)举行,罗氏在本次会议上正式报告IMbrave150研究总生存(OS)最新结果,引发学术界轰动。数据显示,接受泰圣奇®(Tecentriq®,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安维汀®(Avastin®,贝伐珠单抗)免疫联合疗法(简称“T+A”方案)治疗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mOS)为19.2个月,其中中国亚群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达到24.0个月。
“T+A”优于此前一线标准治疗
肝癌是全球第三大肿瘤致死病因,被称为“癌中之王”。在中国,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人口占全球的18.4%,但根据2018年的数据,中国肝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高达全球总数的46.7%和47.2%。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脏外科主任、中山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陈敏山教授指出,由于肝癌起病隐匿,早期无特异性症状,中国患者在首次诊断时80%都是中晚期,生存状况亟待改善。“肝癌的药物治疗非常重要,既往不可切除和晚期肝癌能选择的一线疗法有限,自索拉非尼成为肝癌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以来,尚未有一种药物能在一线带来生存时间的延长。”
“T+A”方案的历史性突破改变了这一临床现状。在2019年11月举行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亚洲大会(ESMO-ASIA)上,IMbrave150研究公布了研究首要结果,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两大主要终点都达到了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改善。
IMbrave150研究是一项在501名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性治疗的不可切除的HCC患者中开展的全球性Ⅲ期、多中心、开放性研究,患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接受阿替利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或索拉非尼治疗。
在经过中位时长15.6个月的随访后,最新分析结果表明,“T+A”方案可降低死亡风险34%,中位总生存期(mOS)达到19.2个月,优于此前标准方案的13.4个月(HR=0.66; 95% CI: 0.52–0.85);在中国亚群中,中位总生存期达到了24.0个月,优于此前标准方案的11.4个月(HR=0.53; 95% CI: 0.35-0.80)。不仅如此,高质量PRO结果显示“T+A”方案可使患者报告的身体及角色功能和关键症状的恶化明显延迟。
陈敏山教授表示,IMbrave150研究证明“T+A”是十多年来首个显示出能够改善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治疗、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OS的治疗方案。“‘T+A’方案是免疫联合治疗时代的先行者和探索者,它是国际上首个被证实优于单一索拉非尼治疗的免疫联合治疗方案,IMbrave150研究总生存数据的公布堪称历史里程碑事件。”
中国患者获益巨大
去年10月,罗氏肿瘤免疫创新药物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正式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患者。“T+A”联合疗法成为了中国首个且唯一获批用于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的一线免疫联合方案。
伴随中国肝癌免疫联合治疗进入新的时代,对于我国既往不可切除的和晚期患者而言,如何获得长期生存显得尤为重要。陈敏山教授介绍,欧美日等国家的肝癌发病原因主要以脂肪肝、酗酒和丙肝为主,而中国大部分肝癌源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病理学机制存在差异性,且伴有基础肝病,起病隐匿,治疗棘手和预后恶劣等特点。
我国研究调查显示,大多数肝癌患者在初步诊断时即为中晚期,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即使是根治性手术治疗,5年内仍有60-70%病人出现转移和复发,肝癌的高转移和复发特性是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原因。
业内普遍认为,IMbrave150试验及扩展试验中的中国亚组数据取得了出色的疗效,尤其是中位总生存期达到24.0个月,对中国广大患者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此外,“T+A”的方案不仅提高了疗效,副作用也大大减少,不仅提高了患者生存期,还进一步保障了生活质量。
截至目前,“T+A”方案已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并被多个国内外临床指南列为晚期肝细胞癌一线治疗的优先推荐疗法,包括NCCN、ESMO和CSCO临床指南。
陈敏山教授表示,未来“T+A”方案还有更多潜力和可能,包括与其他方法进行联合应用,比如与介入、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手术等局部治疗进行联合,还有如手术后的辅助治疗甚至术前新辅助降期治疗,期待更多临床研究和试验数据支持“T+A”方案的广泛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