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科学家、 企业家 >
- 时事、 热点、 新闻 >
-
二代测序、
ctDNA
>
- 单细胞测序
- 华大基因
- 上市
- 贝瑞和康
- 生殖医学
- 三代试管婴儿
- 冷冻卵子
- ion proton
- 单分子测序
- 半导体测序
- 测序仪
- 肿瘤筛查
- 生殖筛查
- 用药指导
- 个性化诊断
- 伴随诊断
- 乳腺癌筛查
- 同病异治
- 异病同治
- 液态活检
- ctDNA
- 血液检测
- 耐药性
- GWAS
- 外显子测序
- 内含子测序
- RNA测序
- Solexa
- 文库构建
- dNTP
- SNP
- NIPT
- cfDNA
- 13号三体
- 18号三体
- 21号三体
- 高通量
- 长读长
- 重测序
- 单细胞
- 胚胎植入
- 体外受精
- 试管婴儿
- PGD/PGS
- 人类基因组计划
- 后基因组时代
- 精准医疗
- 乳腺癌
- 前列腺癌
- 非小细胞肺癌
- 白血病
- 赛默飞
- Ion Torrent
- ABI
- Solid
-
基因编辑、
CRISPR
>
- CRISPR技术专利
- Borad
- 基因编辑胚胎
- Jennifer A. Doudna
- CRISPR
- TALEN
- ZFN
- Cas9
- CRISPR/Cpf1
- 张锋
- 卵子
- 精子
- 胚胎
- 细胞
- 基因
- Jennifer Doudna
- Therapeutics
- DNA
- RNA
- Editas Medicine
- PCR
- NGS
- 文库构建
- 转录子
- PD-1/PD-L1
- CAR-T
- B细胞
- 生殖细胞
- 遗传学
- 生物信息学
- 伦理学
- 组学
- 分子生物学
- 癌症研究
- 基因治疗
- 遗传咨询
- 神经科学
- 临床研究
- 干细胞
- 糖尿病
- 微生物
- 生物标志物
- 表观遗传学
- 沉默基因
- 蓝鸟生物
- 乙肝
- 地中海贫血
- 白血病
- 淋巴癌
- 肿瘤
- 转化医学
- 神经科学
- 衰退性疾病
- Kite
- 定制婴儿
- 线粒体DNA
- Juno
- 安科
- 细胞、 免疫治疗 >
- 肿瘤、 癌症 >
- 新药、 仿制药 >
- 分子诊断、 IVD >
- 政策法规、 CFDA >
- 器械、 耗材、 设备 >
- 会议、 会展、 沙龙 >
阿斯利康宣布:新冠疫苗单剂效果达76%,接种间隔时间延长效力可达82%
导读 | 接种一剂AZD1222时能够产生76%的保护效力,如果两次接种间隔在12周以上,疫苗的保护效力可达82%! |
当地时间2月3日,阿斯利康(AstraZeneca)公司宣布与牛津大学联合开发的新冠疫苗(AZD1222)可能具有遏制新冠病毒传播的潜力。当接种一剂AZD1222时能够产生76%的保护效力,如果两次接种间隔在12周以上,疫苗的保护效力可达82%!
就在该消息公布的几天前,这款疫苗刚刚获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紧急批准使用,成为EMA批准上市的第三款新冠疫苗,用于18岁以上人群。
据悉,AZD1222是一款基于复制缺陷型黑猩猩腺病毒载体的新冠疫苗。当人体接种该疫苗后,会产生表面刺突蛋白,从而激发免疫系统攻击SARS-CoV-2病毒。
在最新报告中,研究人员在《柳叶刀》的预印本(preprintin The Lancet )上发表了对AZD1222疫苗试验的进一步数据分析。通过对17177名受试者中积累的332例出现症状的COVID-19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单剂疫苗可在接种22天后有效的保护机体免受SARS-CoV-2病毒的侵害,并且这种保护机制持续至第90天,保护能力达76%。
不仅如此,试验结果还揭示了“初免-加强”接种时长对疫苗功效的显著影响。研究发现,随着两剂疫苗接种之间的间隔时间的延长,疫苗的保护效力也在增加,两剂疫苗接种间隔时长6周与接种间隔时长12周相比,其保护效力从54.9%上升至82.4%。这说明SARS-CoV-2传播或与两剂疫苗接种间隔有关。
早在去年年底,牛津大学和阿斯利康公司基于11636例受试者中积累的131例出现症状的COVID-19患者进行研究,并在《柳叶刀》上发布了该疫苗的三期临床试验中期结果,数据显示AZD1222对于新冠的防护力达70.4%。此次新研究再次证实了中期结果,在防护重症COVID-19方面,接种两剂疫苗的效力达到100%。
尽管实验结果颇为乐观,但是在狡猾的SARS-CoV-2面前绝不能盲目自信。近日,《JAMA》发表的一篇题为“SARS-CoV-2Vaccines and the Growing Threat of Viral Variants”的文章就对“延长接种间隔”提出质疑:延长两次接种时间是否会受到SARS-CoV-2变异的威胁呢?
doi:10.1001 / jama.2021.1114
研究人员提出当给病毒施加压力限制其复制能力时,病毒会找到一种方式摆脱压力从而恢复有效的繁殖能力,也就会发生“逃逸突变”的现象。
面对这个境况,研究人员给出了几点建议:在向全球普及SARS-CoV-2病毒新变种的前提下,首先,必须立即从已接种疫苗但仍是COVID-19患者的体内中分离出SARS-CoV-2病毒并加以鉴定,因为这可能是病毒对疫苗产生抗性的第一个迹象。其次应建立一个监测系统,能够在病毒变异出现时迅速识别他们,然后对COVID-19疫苗进行调整,将使其保持对新变种病毒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之上,如果能够建立一个血清样本库就会更具价值。与此同时,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距离也是必要的。
在疫情大流行的环境下,疫苗的出现似乎带来了新的希望,近期,Moderna新冠疫苗也已经成功通过3期临床试验,成为领先候选疫苗之一,且有迹象表明该疫苗也能遏制SARS-CoV-2病毒的传播,临床结果显示COVID-19无症状患者的比例下降了60%。因此该疫苗也获得英国紧急批准,有望在今年春季接种。
参考资料:
1.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0)32661-1/fulltext
2.https://www.livescience.com/astrazeneca-oxford-coronavirus-vaccine-cuts-transmission.html
3.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3777268
4.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7760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