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科学家、 企业家 >
- 时事、 热点、 新闻 >
-
二代测序、
ctDNA
>
- 单细胞测序
- 华大基因
- 上市
- 贝瑞和康
- 生殖医学
- 三代试管婴儿
- 冷冻卵子
- ion proton
- 单分子测序
- 半导体测序
- 测序仪
- 肿瘤筛查
- 生殖筛查
- 用药指导
- 个性化诊断
- 伴随诊断
- 乳腺癌筛查
- 同病异治
- 异病同治
- 液态活检
- ctDNA
- 血液检测
- 耐药性
- GWAS
- 外显子测序
- 内含子测序
- RNA测序
- Solexa
- 文库构建
- dNTP
- SNP
- NIPT
- cfDNA
- 13号三体
- 18号三体
- 21号三体
- 高通量
- 长读长
- 重测序
- 单细胞
- 胚胎植入
- 体外受精
- 试管婴儿
- PGD/PGS
- 人类基因组计划
- 后基因组时代
- 精准医疗
- 乳腺癌
- 前列腺癌
- 非小细胞肺癌
- 白血病
- 赛默飞
- Ion Torrent
- ABI
- Solid
-
基因编辑、
CRISPR
>
- CRISPR技术专利
- Borad
- 基因编辑胚胎
- Jennifer A. Doudna
- CRISPR
- TALEN
- ZFN
- Cas9
- CRISPR/Cpf1
- 张锋
- 卵子
- 精子
- 胚胎
- 细胞
- 基因
- Jennifer Doudna
- Therapeutics
- DNA
- RNA
- Editas Medicine
- PCR
- NGS
- 文库构建
- 转录子
- PD-1/PD-L1
- CAR-T
- B细胞
- 生殖细胞
- 遗传学
- 生物信息学
- 伦理学
- 组学
- 分子生物学
- 癌症研究
- 基因治疗
- 遗传咨询
- 神经科学
- 临床研究
- 干细胞
- 糖尿病
- 微生物
- 生物标志物
- 表观遗传学
- 沉默基因
- 蓝鸟生物
- 乙肝
- 地中海贫血
- 白血病
- 淋巴癌
- 肿瘤
- 转化医学
- 神经科学
- 衰退性疾病
- Kite
- 定制婴儿
- 线粒体DNA
- Juno
- 安科
- 细胞、 免疫治疗 >
- 肿瘤、 癌症 >
- 新药、 仿制药 >
- 分子诊断、 IVD >
- 政策法规、 CFDA >
- 器械、 耗材、 设备 >
- 会议、 会展、 沙龙 >
“35岁以下科技创新人”榜单新鲜出炉,13位生物医药新星入选
年度全球“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榜单(35 innovators under 35)今日公布,共有13名生物医药行业的年轻领袖上榜。
35位中国入选者!《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年度中国科技青年英雄榜发布
多年之后回头来看,这些在当时都不满 35 岁的年青人,在他们之中有许多人,改变了我们现在认知的世界样貌。
BBC:MIT大牛Robert Langer开发“胶囊疫苗”,仅需接种一次,可定时释放
麻省理工(MIT)的教授Robert Langer团队设计的新型微粒可以把所有的试剂组合成一次注射,有望让每一个儿童仅需接种一次,然后在特定时间启动助推器释放针对不同疾病的免疫活性物质,从而实现所有疾病的免疫。
14岁进入MIT,16岁休学创业。年轻投资人与她的抗衰老之旅
14岁进入MIT,16岁休学创业。1994年出生的劳拉•德明(Laura Deming)已经在人生履历上书写了太多不可思议。最近,这名年仅23岁的投资人募集到了2200万美元的资金,专注于一个看似和她的年龄并不相符的领域——抗衰老。
为治疗父亲的胃癌,这名数学家把常规化疗效果提高了50%
生命中,什么对你最重要?不同的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答案。对于MIT的数学家迪米特里斯·伯特西马斯(Dimitris Bertsimas)教授来说,他生命中最重要莫过于三件事:改善人类的境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积极影响;了解这个世界如何运作。
这12位青年才俊可能改变未来医疗
今年MIT又评选出了35位TR35杰出青年创新人物,本文介绍了12位是跟医疗健康行业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创新人物。让我们来一一认识他们,和他们的创新发明。
MIT华裔80后科学家把生物制药工厂搬到了电路板上!
他就是卢冠达(Timothy K. Lu),80后一枚,2010年加入MIT,目前是MIT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学院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副教授。今年年仅35岁的卢冠达,已经成为MIT合成生物学研究小组的负责人,业界有人称他是“合成生物学领域思想家”。
论文引用20万次的麻省理工神级教授科技创业之道: 提升20亿人生活品质!
他是MIT仅有的13个学院教授之一,最年轻的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三院院士。他发表了1350篇文章,h因子223,总引用超过19万6千次......
基因组测序先驱Eric Lander:从科学男神到公众的出气筒
但是,他写了一篇关于CRISPR历史的综述,由此在过去一周成为网络恶毒攻击的对象。CRISPR是一项革命性的基因编辑技术,部分开创性的工作是由埃里克·兰德在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Cambridge Mass)的同事完成的。
MIT教授R. Langer:不到30年创办25家生命科技公司
麻省理工(MIT)的教授Robert Langer拥有全美最大的实验室,年仅43岁的就获得美国三大科学院院士头衔,自1987年至今不到30年里,创办了25家生命科技公司,他是风险投资者最愿意合作的科学家,其成功的秘诀包括3P和2大因素。
“轻巧”解决医学大难题,MIT教授获50万美元大奖
Sangeeta Bhatia,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她是工程师、医生,也是科学家,她擅长将小型技术与医学结合,用一种轻便、平民的方式,解决包括药物毒性预测、组织再生、癌症无创诊断等领域的诸多重大难题。2014年,50万美元的莱美尔逊-麻省理工奖(Lemelson-MIT Prize)颁给了她。
MIT:2014年度35位35岁以下的科技创新俊杰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技术评论》杂志网站近日发布了2014年年度35岁以下的科技创新俊杰(TR35)。这些入选者包括来自医药、计算机、通信、生物医药以及纳米技术等多种领域的大学教师、创业公司创始人、企业家和发明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