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科学家、 企业家 >
- 时事、 热点、 新闻 >
-
二代测序、
ctDNA
>
- 单细胞测序
- 华大基因
- 上市
- 贝瑞和康
- 生殖医学
- 三代试管婴儿
- 冷冻卵子
- ion proton
- 单分子测序
- 半导体测序
- 测序仪
- 肿瘤筛查
- 生殖筛查
- 用药指导
- 个性化诊断
- 伴随诊断
- 乳腺癌筛查
- 同病异治
- 异病同治
- 液态活检
- ctDNA
- 血液检测
- 耐药性
- GWAS
- 外显子测序
- 内含子测序
- RNA测序
- Solexa
- 文库构建
- dNTP
- SNP
- NIPT
- cfDNA
- 13号三体
- 18号三体
- 21号三体
- 高通量
- 长读长
- 重测序
- 单细胞
- 胚胎植入
- 体外受精
- 试管婴儿
- PGD/PGS
- 人类基因组计划
- 后基因组时代
- 精准医疗
- 乳腺癌
- 前列腺癌
- 非小细胞肺癌
- 白血病
- 赛默飞
- Ion Torrent
- ABI
- Solid
-
基因编辑、
CRISPR
>
- CRISPR技术专利
- Borad
- 基因编辑胚胎
- Jennifer A. Doudna
- CRISPR
- TALEN
- ZFN
- Cas9
- CRISPR/Cpf1
- 张锋
- 卵子
- 精子
- 胚胎
- 细胞
- 基因
- Jennifer Doudna
- Therapeutics
- DNA
- RNA
- Editas Medicine
- PCR
- NGS
- 文库构建
- 转录子
- PD-1/PD-L1
- CAR-T
- B细胞
- 生殖细胞
- 遗传学
- 生物信息学
- 伦理学
- 组学
- 分子生物学
- 癌症研究
- 基因治疗
- 遗传咨询
- 神经科学
- 临床研究
- 干细胞
- 糖尿病
- 微生物
- 生物标志物
- 表观遗传学
- 沉默基因
- 蓝鸟生物
- 乙肝
- 地中海贫血
- 白血病
- 淋巴癌
- 肿瘤
- 转化医学
- 神经科学
- 衰退性疾病
- Kite
- 定制婴儿
- 线粒体DNA
- Juno
- 安科
- 细胞、 免疫治疗 >
- 肿瘤、 癌症 >
- 新药、 仿制药 >
- 分子诊断、 IVD >
- 政策法规、 CFDA >
- 器械、 耗材、 设备 >
- 会议、 会展、 沙龙 >
Cell:大脑决定你胖不胖
胰岛素和瘦素是调控葡萄糖代谢、饱足和饥饿信号的两种激素。Monash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这些激素能激活小鼠下丘脑的“饱足”神经元,促使白色脂肪转变为棕色脂肪。这项研究发表在一月十五日的Cell杂志上。
BBC:不运动,比肥胖杀死的人还多
一个最新的研究表明,人不但不能胖,更不能懒。剑桥大学的科学家们对33.4万人为期12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在欧洲,缺乏锻炼杀死的人数是肥胖杀死的人数的2倍。研究结果表明,每年约有67.6万人死亡缺乏锻炼,而肥胖导致的死亡人数为33.7万人。
既想吃又怕胖?你需要一点冷空气
2015年1月最新一期的《美国生物实验学学会联合会会刊》(FASEB Journal)上发表的一篇研究发现:当温度变化时,两种脂肪会相互转化,尤其是在低温条件下,“不健康的”的白色脂肪或许可以转化为“健康的”棕色脂肪。
Nature Medicine:德科学家发明超级减肥药
胃切除手术经常是治愈肥胖病和糖尿病唯一选择,科学家最近提供了一种不用手术刀但也非常有效的减肥方案,尽管这个研究目前只进行了老鼠实验,但是这种药物是一种可以同时影响三种肥胖相关激素,使用一种药物可以将体重减少1/3,可谓药效强大。相关研究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上。
Nat Med:揭秘糖尿病与肥胖新关联
近日,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HSPH)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引发II型糖尿病的一种全新机制,他们希望这一机制可以用于预防或治疗II型糖尿病。
快步行走:帮助爱吃的小胖墩减肥
132磅(120斤),你能想象这是一个3岁孩子的体重吗?没错,这位小朋友的体重已经是同龄孩子的5倍了。肥胖现象低龄化,让人们开始担忧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孩子是家里的宝,减少营养摄入不太可行,不妨从体育锻炼最基本的快步行走做起。
Nature子刊:吃汉堡,喝汽水也不会发胖?
想象一下,如果能有一种药丸,让我们吃了以后即使每天吃冰淇淋、饼干和蛋糕都不会增肥,那真是吃货们的福音啊。近期一项新发现也许能令这一梦想成真。由南加州大学Davis衰老学研究院以及Keck医学院的Sean Curran领导的一个研究组发现了一种能抑制高糖饮食肥胖的新方法。
Nature:糖类替代品与肥胖有关
人们广泛地认为人工增甜剂能够用来对抗肥胖和糖尿病,但是人工增甜剂在一定程度上却可能促进了这些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本周发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糖精(saccharin)等糖类替代品可能通过作用于人类肠道中的细菌,来加重这些代谢性疾病的病情。
Nature:肥胖的真相
《自然-展望》(Nature Outlook)以“Obesity”为题,介绍了包括肥胖与遗传、肥胖与微生物组、肥胖与神经科学等在内的多方面研究成果。肥胖既与我们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有关,同时与我们大肠中的细菌以及大脑神经有关。
Lancet:中国人能战胜肥胖吗?
上周,《柳叶刀》(The Lancet)杂志在一篇社论中指出,1950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为40岁,而到2011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76岁左右。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得肥胖率急剧上升,与肥胖和相关疾病发作率的迅速飙升。